敦衡话你知-企业股权激励怎么搞?
来源: | 作者:罗玘文 | 发布时间: 2021-07-14 | 247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管理者为留住人才,陆续开始寻求能让成员共享发展收益的「新酬模式」,股权激励的潮流随之开始从BAT等大厂向创业型企业发展。那么股权激励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的?在架构的设置中存在什么风险?——这些都成为企业管理者们需要事先了解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管理者为留住人才,陆续开始寻求能让成员共享发展收益的「新酬模式」,股权激励的潮流随之开始从BAT等大厂向创业型企业发展。那么股权激励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的?在架构的设置中存在什么风险?——这些都成为企业管理者们需要事先了解的问题。


激励模式                               


       股权激励顾名思义,就是向员工发放股权,使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目前该架构从股权类型来说有多种模式(详见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股权背后学科概念及适用法律规范均有所差异,需要谨慎选择,不要为一时宣传的便利而盲目套用名称,那非常容易在出现纠纷时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常见模式


       为便于理解,本文只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持股模式,即原平台虚拟股权持股与新设平台实际股权持股。前者是从现有股东掌握的股权中分割出一定比例,稀释后按约定条件分配给受激励的员工,这种分配往往是虚拟的、分红权上的分配,不进行任何工商登记,员工仅是享有该部分收益;后者则是由受激励的员工作为股东设立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持股平台,由持股平台占有原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相当于受激励的员工间接持股公司。


       当然,大家应该还会想到第三种常见模式:让员工直接登记为本公司股东。为什么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很少出现呢?因为股权激励通常有多个激励对象,而这种模式又需要进行实际的股权变更,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繁琐的同时还会因为人员的进入与退出不断出现新的股权登记变动,从企业工商信息来看很容易给人以公司管理不稳定的误解。

构建方式


       1、原则:控制权维持


       过往我们处理该类案例时,在出具方案书时都是根据企业综合情况来判定架构类型,不过可以确认的是:股权激励的设置首要注意的就是要确保企业实际控制人本身对企业的控制力。初创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时因为过度稀释原股东的股权造成最终受激励员工反客为主的情况屡见不鲜,本质上都是因为其股权架构设置不够合理,在法律层面上也没有做好长期的风险防控。


       2、激励人员的范围与股权分配的条件

       在一系列股权激励的规则设置和合同细则上严格防控控制权被稀释是建立股权激励的核心要义,其次则是考虑受激励人员的范围与股权分配的条件——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激励的目的和人员选择进行深入的考量,因为只有管理者最了解公司的未来规划与人才价值。如何通过利益共享更好的激励成员?指定怎样的股权获取标准才是最公正有效,能够实现正向引导的?如果企业管理者对此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答案,或者对答案存有疑虑的话,我们建议企业在设置股权激励模式的时候小步试错,在首期激励中仅针对关键部门、关键人物开放股权激励政策,并且根据实践经验,激励股权还应当设定一定的购买价格,采用业绩门槛+购买(置换)取得的模式会让取得股权的员工更有获得感与参与感。


       3、持股平台的设置和股权的来源

       在确认受激励人员及股权分配条件后,企业则应当考量的就是持股平台的设置和股权的来源。虚拟股权模式无需另设持股平台,实际持股模式则需要考虑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在公司法上的差异。不过无论企业最终采用哪种类型的企业作为持股平台,企业管理者都必须对持股平台公司与原公司的章程进行全面的梳理,明确股东权的行使与股东进出、股权转让机制,避免出现持股平台公司失控或通过章程漏洞影响原公司股权架构的情况。此外,无论是虚拟股权还是实际持股模式,都需要从股东(通常是大股东)的股权中划分部分股权进行稀释,以便于分配。至于划分多少比例的股权,除了控制权问题外,还要从企业收益趋势、拟分配的利润比例、激励力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4、退出机制
       除上述内容外,退出机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许多创业团队在初期只考量了激励问题,忽略了退出机制,导致后期劳动纠纷与股权纠纷同时出现,为此焦头烂额。因此企业管理者务必要将退出机制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块进行规划和设置。


       5、细则调整

       在经历了模式选择、确认受激励人员及股权分配条件、考量持股平台的设置和股权的来源,完善退出机制后,属于自己公司的股权激励架构已初步显形,接下来就需要从税务风险、体系合规、法律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细则调整,在形成完善的架构机制后,利用全面、有效的法律文书将上述种种事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通常企业在正式推行股权激励架构前还会召开正式的全员会议,对股权架构的设置缘由、制度进行全面的说明,加深员工对此的理解,从而提高积极性与参与度。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在工作中更追求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的九零后逐渐走上创业道路,股权激励的潮流只会进一步席卷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要想在企业中培养更具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团队,企业管理者就必然要改进原有的管理模式,尝试更新的体系与架构方案。上述对股权激励的介绍还只是整个大股权激励体系中的冰山一角,我们支持企业大胆尝试,但切记谨慎考量。


1